全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光明日报:金牌口腔如何培养医学人才

发布时间:2012-05-06

周学东
1987
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主席等。主要从事龋病病因及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拥有“百年华西,金牌口腔”的美誉。走进华西口腔医院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四川有三宝:熊猫、川菜、华西牙”的宣传语格外醒目。对于“华西”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周学东如数家珍。

    双轮驱动  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医学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那就是“华西”校训所揭示的“选英才,高标准,严要求,淘汰制”的精英教育理念。百余年来,“华西人”一直秉持这一办学理念,为中国口腔医学培养了大量医学精英,现在全国80多所有口腔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其口腔医学系的第一任主任几乎都是“华西人”。

    为贯彻落实《国家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华西”正在积极实施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朝着努力培养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宽广的口腔医学人才的方向迈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章可循、贵在探索。”周学东认为,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自然是第一位的。但是近几年来,“华西”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着手,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并重,明显加强了人文知识教育的比重,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争取双轮驱动,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口腔医学栋梁之才。

    “在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创建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参与了展馆设计、资料收集等具体工作,与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周学东介绍说,“华西”还组建了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演讲队,由学生担任讲解员,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口腔医学历史,并通过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展示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还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展示学生多彩的学习与生活风貌。”周学东说,“华西”创办的《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就组建了一个学生采编部,由学生担任编辑,这一举措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并掌握口腔医学界的大事、要事、新事,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

    以人为本  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们对口腔医学的发展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周学东表示,口腔医学教育应着重培养符合新世纪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此,“华西”创建了“理论教学为起点、实验模拟仿真为桥梁、专业外语提炼专业知识、临床实习为支撑”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华西”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潜质,进行宽口径培养。周学东介绍说,新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通识教育和基础专业教育阶段,注重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医学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同的创新平台,适当的开设新课,增加选修课,注重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思维的交流,从而达到培养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兼备、人文素质与创新意识兼备的口腔医学人才的目的。

    其次,“华西”还创建“多段式”导师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师制进行辅导和培养。“多段式”导师制尽可能地照顾了学生成长的特点,彰显了个性化培养的优势,对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群体创新能力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华西”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依照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增设了新课程和新学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学体系。如为低年级开设的“口腔医学导论”与“口腔行为医学”,在临床前教学中新开设的实践应用型课程“口腔临床药物学”,为高年级开设的学术研究型课程“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等,为学生进入口腔医学科学研究的殿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发展交叉学科方面,“华西”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兼顾这些学科的创新性与前瞻性,目前着力建设的有“运动口腔医学”、“法医牙医学”、“航天航空牙医学”、“残障口腔医学”等。

    国际视野  追求教学与科研双卓越

    周学东认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华西”非常重视对外语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与国外同行沟通与交流,学校还特别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即专业课与专业外语同步进行,专业课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着重介绍专业相关的名词及词组,而随后的专业外语课则着重强化各种疾病的描述和表达及临床情景对话。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学术活动,并不断提高学生海外访学或出国留学的比例,以增强“华西”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将国外名师请进讲堂,力争做到每门课都有世界知名教授上课。

    此外,“华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学校依托该平台,积极实施国家及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为本科生设立了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基金和创新人才科研训练项目。目前,“华西”学生共完成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和161项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学校还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不同领域的著名专家或一流学者来校定期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每年举行1-2次本科生创新论坛和博士论坛;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等。

    这些举措,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和成功。

                                                                                               本报记者 危兆盖 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