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故事
华西坝传奇十七:刘承钊与峨眉蛙
“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两栖爬行动物,使我忘掉了所有的艰难与险阻。”
——刘承钊先生的墓志铭,非凡而独特。
刘承钊先生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留校任教,从事两栖动物的研究。1938年受聘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教授,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动物学家,是16世纪以来,已故世界著名两栖爬行动物学家151人中唯一的中国人。1951年到1968年任华西大学校长、四川医学院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刘承钊先生踏遍云贵川等14个省区,发现角蟾亚科7个属40个种定名新种和新亚种60余种。专著《华西两栖类》(1950)及《中国无尾两栖类》,在国际两栖爬行学界引起极大反响,至今仍被视为研究中国两栖动物的经典著作。先后发现了角蟾亚科7个属40个种,定名新种和新亚种60余种,澄清了许多过去在分类上的问题;提出横断山脉是我国角蟾亚科分化中心的见解,为研究角蟾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938年,刘承钊先生在峨眉山发现新属种“峨嵋髭蟾”(俗称“胡子蛙”),这是第一次被中国科学家记录下来的一个蛙类新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