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及大事记 >>中心简介

中心概况及大事记

中心简介

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的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学实验室。华西口腔医学实验教学起源于1917年,与我国最早开始的口腔医学教育同步诞生。华西口腔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国口腔医学之父林则博士在创建中国高等口腔医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提出了“没有实验教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口腔医学教育”的教育观点,影响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走势,奠定了今天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模式。他亲自从加拿大带来了显微镜等一批基本的实验教学用具,亲自指导带教口腔解剖学和口腔生理学实验,组织教师和聘请技师制作了至今仍有教学应用价值的用石膏和蜡制作的口腔疾病标本模型。培养出了我国绝大多数口腔医学院校的第一批院系主任和学术带头人,使华西口腔的实验教学模式迅速在全国发扬光大。

  尽管华西口腔有着非常悠久的办学历史,但从总体上来讲当时的实验教学多属验证性和技术训练性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由教研室自行开设,地点分散,仪器设备简陋且共用性差,实验教学队伍也以兼职为主等。不利于规模化的培养口腔医学人才和提高实验教学的独立教学能力,对这些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出的问题,华西口腔医学专家们虽早已有所发现与认识,但苦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直难以从根本上予以改变。改革开放的春风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的发展带来了绝好的机会,在充分对比国内外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1984年,华西口腔提出并实施了将实验教学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进行独立设计与运作的重大举措。学院首先在空间上专门建设了一座四层楼约一千平方米的实验教学楼,将分散在各个教研室和研究室的实验室集中到实验教学楼内共享,成立了专职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组成了专兼职的实验教学师资库,明确了新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口腔医学院和学校直接领导和管理下的二级科室,实行人、财、物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这一创新性教学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口腔医学领域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我国后续的口腔实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巩固和保持华西口腔的学科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为华西口腔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功能更加明确,确立了以口腔医学基础实验为根本和主体的的实验教学发展思路,随着口腔科教大楼的落成,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正式搬迁进入科教楼,并独具匠心的与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空间上形成相互对接关系,使重点实验室间的仪器设备和教学内容为本中心共享共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随后在教育部和财政部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专项资金和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7年中心成为首个国家级口腔医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确立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整体目标,构建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早期手部技能训练为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为特色的全新训练模式。建立起“321”,即“三个模块(素质教育、形态学、机能学)、两个系列(仿真人头模基础实验、基础技能实验)、一个平台(基础创新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育部、四川省以及学校“985”、“523”工程和灾后重建等各项经费的支持下,在四川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立足于百年华西的悠久文化底蕴,秉承选英才、严要求、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成果、管理运行机制、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环境条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领了中国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全国同类高校的口腔实验教学发挥了很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2012年在教育部对国家级示范中心的验收工作中,中心在所在分组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随后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建设虚拟仿真教学的理念,围绕强化数字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建设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的目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2015年我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目前中心占地约4000平方米,已形成能同时接纳80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创新训练的国内教学规模最大的口腔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实验教学工作量约12.4万人学时/年。建设了中国首个“口腔医学博物馆”、“口腔医学教学标本馆”,整合国内唯一的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规模最大的三甲口腔专科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的资源,应用于口腔医学教学的设备总值超过亿元,包含了国际一流水准的口腔教学设备和模型,如穆格三维虚拟仿真牙科训练机、口腔教学机器人仿真训练机、卡瓦和森田的仿真人头模、根管显微镜、数字化影像系统和数字虚拟显微切片系统等。形成了集形态学实验平台、手部基本技能平台、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平台和虚拟仿真训练平台为一体的口腔技能训练中心。在软件资源方面,中心拥有大量自行开发、共同开发和购置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包含各种不同格式的各类视频、图像、病案、学习软件的教学资源。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与中国馆藏最丰富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和标本馆、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融合,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互通,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十余载的实践证明,华西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不断深化与改革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和作法,已在我国多所著名口腔医学院的实验教学中起到了广泛的示范应用。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始终把建设目标定位于实验教学中心要成为传承华西口腔医学教育悠久历史的载体;要成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教育为一体的平台;要成为支撑口腔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心在建设中秉承的指导思想是应用科学发展观,将实验教学中需培养的多种能力作为系统工程加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对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并举,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凸显水平和特色。争创在国际化口腔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模板与示范作用,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品牌。本中心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是从观念上把培养口腔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的的实验教学体系作为系统工程设计实施,把握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321”即“三个模块(素质教育、形态学、机能学)、两个系列(仿真人头模基础实验、基础技能实验)、一个平台(基础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为根本,整合五种要素(多层次的实验项目、数字式的教学手段、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无处不在的实验场所、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实现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应用、理论与实践三种关系的相互促进,最终使实验教学成为“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开放式孵育站。对所有的实验内容按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从正常到异常(疾病),再到治疗设计的序列;从形态到机能,再到技能培养的程序组织编排实验教学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医学按学科或科室和孤立性疾病的内容安排实验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应用,使学生对口腔疾病认知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较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体现为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凡事从基础做起,培养用基础知识和实验的眼光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不仅是要“授人以鱼”,而且是要“授人以渔”的宗旨。

  按“321”即“三个模块(素质教育、形态学、机能学)、两个系列(仿真人头模基础实验、基础技能实验)、一个平台(基础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思路形成以下六个实验室群,他们分别是:

  1.素质教育实验室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题,是颇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块。

  2.形态学实验室

  以开展形态学实验为主的数码形态学实验室,真正实现形态学教学的适时、互动。

  3.机能学实验室

  以开展口腔机能学实验为主的实验,扩展学生认识疾病的系统性并加强掌握知识的连续性。

  4.仿真人头模基础实验室

  以多媒体仿真人头模型为基础,模拟在临床条件下,进行专业基础操作训练的实验并通过激光扫描设备客观评估打分。

  5.基础技能实验室

  实验室与国际著名的牙科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壮大的又一有效途径。

  6.基础创新实验室

  有意识的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与位于本院的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邻,形成紧密衔接的空间对接关系和教研相辅的良好教学实验环境。

  实验中心年更新实验率10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远远超过50 %,实验学时数与理论学时数之比大幅提升,有的课程达到8 :2。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中除了7名专职的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外,还按年度定期抽调15名高素质教师作为实习指导专职教师,其中80%左右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他们勤于钻研,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摸索出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角色转换”教学法、“情景英语教学法”等在国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由本室首创的“猪颌上的基础训练”系列创新性实验课已成为全国各高校相关实验课学习的样板,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了《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等实验教学用书和参考书52部。

  作为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心正在不断实践着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创始人林则博士创建华西口腔医学教育之初提出的华西口腔医学教育要永远成为“示范中心”宏伟目标,引领着中国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全国同类高校的口腔实验教学发挥强大的辐射和示范作用。